2015年,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扔下了一颗“重磅炸弹”。他说,希特勒本来没打算搞大屠杀,杀光犹太人这主意是巴勒斯坦领袖、耶路撒冷大穆夫提哈吉·阿明·侯赛尼出的。这话一出口,全球哗然,历史学家急了,政客炸锅了,连普通老百姓都觉得这说法有点离谱。
要搞懂内塔尼亚胡这话,得先弄清楚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的背景。希特勒这人,1889年出生在奥地利,年轻时混得不好,后来在一战中当过兵。战后德国经济崩盘,老百姓日子苦得不行,他抓住了这个机会,靠着煽动性的演讲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,慢慢爬上了权力顶峰。1933年,他当上了德国总理,从此开始了纳粹的统治。
希特勒对犹太人的仇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。早在1925年,他就写了《我的奋斗》,这本书里满是对犹太人的攻击,说他们是德国问题的根源,是“寄生虫”。他上台后,立马开始收拾犹太人。1935年出台的《纽伦堡法案》直接把犹太人踢出了公民行列,还不准他们跟“雅利安人”结婚。1938年的“水晶之夜”,更是彻底撕破脸,纳粹组织暴徒砸犹太人的店、烧犹太教堂,抓了好几万犹太人送进集中营。这时候,离二战正式开打还有一年多,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:不光是歧视,他就是要让他们从德国消失。
不过,早期纳粹的政策主要是“赶人”。他们想让犹太人自己滚蛋,离开德国。比如1938年的“埃维昂会议”,德国跟其他国家商量怎么安置犹太难民,但没啥国家愿意接手。到1939年,希特勒在国会演讲中公开威胁,说如果世界大战爆发,“欧洲的犹太种族就得被消灭”。这话说得够狠了吧?说明他心里早就有了杀意。
1941年,德国入侵苏联,事情彻底变了味儿。纳粹搞出了“特别行动队”,专门在东欧屠杀犹太人。到1942年1月的“万湖会议”上,纳粹高层正式敲定了“最终解决方案”,也就是要把全欧洲的犹太人杀光。这计划不是临时起意,而是多年仇恨和政策升级的结果。到二战结束,600万犹太人死在了集中营、毒气室和枪口下。这就是大屠杀的来龙去脉。
2015年10月20日,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的世界犹太复国主义大会上发表演讲。他提到了一段“历史”
“希特勒那时候没想灭绝犹太人,他只是想把他们赶出去。侯赛尼跑去找希特勒,说:‘你要是把他们赶出去,他们全跑我这儿来了。’希特勒问:‘那我咋办?’侯赛尼说:‘烧了他们。’”
这话听起来像是内塔尼亚胡在给希特勒“洗白”,把大屠杀的责任推给了侯赛尼。这场演讲的背景是啥呢?当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关系正紧张得要命,冲突不断。内塔尼亚胡这话明显有政治目的,想把巴勒斯坦领导层的历史形象抹黑,顺便给以色列的立场加点筹码。
侯赛尼是谁?他是20世纪初巴勒斯坦的宗教和政治领袖,1921年被英国任命为耶路撒冷大穆夫提。他是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,反对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,反对英国在那儿搞犹太家园的政策。二战期间,他跑到了德国,跟纳粹眉来眼去,希望借德国的力量赶走英国和犹太人。他的确在1941年11月跟希特勒见了面,但那时候大屠杀已经开始了。
内塔尼亚胡这说法一出来,立马成了国际头条。很多人觉得他这是为了政治斗争瞎编历史,把希特勒的责任往外推。但他自己后来澄清说,没想给希特勒开脱,只是想强调巴勒斯坦领导层的反犹历史。可惜这话已经捅了马蜂窝,收不下了。
内塔尼亚胡这话靠谱吗?咱得看看历史证据,分两块儿说:一是希特勒啥时候决定搞大屠杀,二是侯赛尼有没有可能“教唆”他。
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政策是一步步升级的。早期是排挤和驱逐,比如1933到1939年,大概有40万犹太人被迫离开德国。但从1939年开始,风向变了。那年1月,他在国会演讲里说了“消灭犹太种族”的话,虽然还没具体行动,但杀机已经藏不住了。
1941年6月,德国入侵苏联,屠杀正式开始。特别行动队跟着德军,在东欧挨个村子杀犹太人,到年底已经杀了50多万人。这时候,集中营还没完全建好,但杀人机器已经开动了。1941年11月侯赛尼见希特勒时,大屠杀已经不是“计划”,而是“进行时”了。1942年的万湖会议只是把这事儿正式化,确定了用毒气室大规模杀人。
所以,内塔尼亚胡说希特勒“本来只想赶人”,这话站不住脚。赶人只是早期策略,到1941年,希特勒的意图已经很清楚:不光赶,还要杀。
侯赛尼是个有争议的人物。他反犹不假,二战时也确实跟纳粹合作过。1941年11月28日,他跟希特勒在柏林见面,谈了啥?根据德国外交部的记录,侯赛尼主要是求德国支持阿拉伯独立,反对犹太人建国。希特勒答应他说,等打赢欧洲的仗,就帮阿拉伯人收拾“犹太势力”。但整个会面记录里,没一句提到侯赛尼建议希特勒“烧了犹太人”。
侯赛尼的确干过不少事儿,比如帮纳粹招募穆斯林士兵,还在电台里搞反犹宣传。但说他能左右希特勒的决策,那就太夸张了。历史学家基本同意,侯赛尼顶多是个帮凶,远远不是大屠杀的“主谋”。“最终解决方案”是希特勒和纳粹高层的产物,跟侯赛尼没啥直接关系。
所以,内塔尼亚胡的说法没证据支持。希特勒的杀意早于1941年,侯赛尼也没那本事“怂恿”他。
内塔尼亚胡这话一出口,骂声就没停过。先是历史学家跳出来辟谣。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的首席历史学家迪娜·波拉特说:“侯赛尼知道大屠杀,也支持,但他没决定啥。”德国历史学家沃尔夫冈·席勒直接说:“这完全是胡扯,希特勒的责任跑不了。”
政坛也炸了锅。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反击,说内塔尼亚胡这是拿历史当武器,挑拨仇恨。德国总理默克尔赶紧表态:“大屠杀是我们德国的责任,跟别人没关系。”连以色列国内都坐不住了,反对党领袖赫尔佐格喊话:“这歪曲历史,太危险了,快收回!”
老百姓的反应更直接。网上有人调侃:“希特勒没主意,得靠侯赛尼指点?这剧本谁写的?”也有人怒了:“600万人的命,不能拿来随便编故事。”
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,内塔尼亚胡出来灭火,说自己没想给希特勒洗白,只是想揭露侯赛尼的反犹嘴脸。但这解释没啥人买账,感觉就是火上浇油。
内塔尼亚胡这话为啥挨骂?因为它碰了大屠杀这个超级敏感的话题。600万犹太人死了,这不是随便拿来做文章的筹码。历史不是橡皮泥,想咋捏就咋捏。希特勒是大屠杀的主谋,这是铁打的事实,侯赛尼最多算个帮衬,硬把他拉上主位,既没证据,也侮辱了受害者的记忆。
再说政治动机。内塔尼亚胡当时跟巴勒斯坦关系糟透了,他可能想借这事儿给对方扣个“反犹祖宗”的帽子,顺便转移国内矛盾。但这招太冒险,效果适得其反,不但没压住对手,还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。
这事儿还提醒咱,历史得尊重。大屠杀不是单一事件,是多年仇恨、政策和战争叠加的结果。把它简化成“谁怂恿谁”,既不负责任,也容易让人误解。真相比啥都重要,尤其这种牵扯人命的大事,瞎说是要付出代价的。
